小切口展现大变化!
我们生活的社区,
环境越来越好,
服务越来越周到,
幸福感、归属感都更强啦!
现在,2022年度点亮广州市容貌品质社区网上投票活动正在进行中,荔湾区有五个社区入围,分别是昌华街道泮塘社区、南源街道电业社区、多宝街道至宝社区、彩虹街道园中园社区、沙面街道翠洲社区,快来为荔湾的社区点赞投票吧!
1.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,下载南方+客户端手机APP。
2.在“我”的页面找到2022年点亮广州市容貌品质社区网上投票活动。点击“荔湾区”,即可为荔湾区入围的5个社区投票。
南源街道电业社区西临珠江西航道及增埗河,东接南岸路,北通东风西路和环市西路,辖区面积为0.159平方公里,住宅小区以老旧无物业居民小区为主,常住人口约3000人,其中60岁以上人口约占人口总数三成。辖内有历史文物汉初和平使者开越陆大夫驻节古址碑、历史建筑西村电厂输送桥和历史悠久的国企广州市发电厂,党员职工队伍建设基础较好。社区存在楼房普遍陈旧,各项设施老旧破损、三线乱拉、环卫设施不完善、卫生死角多以及绿化休闲景观数量欠缺等问题。
容貌品质社区创建以来,南源街道积极改善社区旧貌,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。街道组建社区议事小组、社区自治服务队、垃圾分类服务队、巡河护绿服务队共4支队伍,开展老年人服务、垃圾分类、环境保护、卫生整治、燃气安全等宣传活动,同时多方争取筹集资金,拟新建生活垃圾分类综合服务站1个,拟对残旧脱落的外墙进行维护,对井盖、电箱进行彩绘,建设历史文化长廊。
社区一方面深挖文化优势,活化历史文脉。对陆贾文化园及周边粤电花园文化广场进行升级改造,增设陆贾雕像、石刻碑文、假山亭榭及休闲娱乐设施,定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,使其成为弘扬历史文化、促进邻里交流和坚定历史自信的重要窗口和平台。
同时,开展“点”“面”提升,解决民生问题,积极向上争取资金,全力提升社区硬件设施,换装体育健身路径1条,清疏化粪池10个,铺设排污管、雨水管260余米,规整“三线”300余米,重铺小区道路约320平方米,提升绿化400平方米,优化照明设施灯杆、灯具、配电柜等设备器材并定期维护。
此外,整合综合执法、市场监管、保障服务、公安消防以及辖内党组织、集团单位等力量,采用日常巡查、专项巡查、集中整治、居民监督等方式,加强社区容貌秩序、环境卫生、户外广告、燃气安全等重点工作巡查整治,发动机团单位和热心居民认领维护公共设施及绿化管养,形成长效管理机制,受到居民群众普遍赞誉。
至宝社区位于多宝街,总面积约0.09平方公里,东至宝华路,西南至恩宁路,北至多宝路。社区辖内户籍1902户、人口4806人,常住784户、常住人口1982人。社区共有41条街巷,经过多次改造,社区焕然一新。社区于2021年先后获评全国文明单位、广东省文明社区、全国退役军人示范服务站、广东省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荣誉。
至宝社区多次召开居民大会,征求居民在培育提升过程中的意见与建议。街道为至宝社区拆违、微改造等工作安排专项资金,完成社区内3个配电箱的更新、7处居民楼外立面脱落的修缮、3处排水口的整备、4个破损雨棚的更新。
同时,社区借助永庆坊景区的优化改造,至宝社区的人文环境不断提升,文化底蕴不断增强,社区的文化气质更加浓厚。
彩虹街道园中园社区位于荔湾区彩虹街东部,东与金盈居、动感小西关为邻,南至周门街26号,西至周门街,北至周门路。小区以居民生活大院为主,内有自然内街4条,户籍人口1024户,共2954人,常住居民1615户,共4563人(含流动人口),面积约0.074平方公里,绿化面积0.01平方公里。辖内共有商铺43间,管道煤气抢险站1个、中学和幼儿园各一间,社区设有党员活动之家、居民议事亭、星光老人之家、图书室、室外乒乓球、羽毛球场。
彩虹街依托社区微改造项目,先后改善了园中园社区文化广场、家庭科普生态园、绿色长廊、绿雅居等亮点工程面貌。同时,针对文化广场周边的道路重铺彩砖,使园中园社区逐步建成优美、宜居的和谐社区,小区管理趋向完善。
经过上半年的长效努力,园中园社区整改老旧破损问题120余处。小型公园里,绿意盎然,小广场、健身等设施一应俱全,居民相约一起健身、休憩,其乐融融;铺设了石砖和沥青路,翻新了护栏,装上了新路灯,破损的道路不仅得到了修复,还喷上了醒目的消防通道标识;社区内的路边花池、小型公园也迎来了美丽蝶变,不仅铺设了广场瓷砖,种植了树池绿化,还建成了党建宣传教育和居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。
沙面街道翠洲社区位于广州市市区西南部,南濒珠江白鹅潭,北隔沙基涌,是与六二三路相望的一个小岛,有大小街巷八条,面积0.3平方公里,户籍人口1331户4262人,楼宇142栋,常住人口1012户2011人。社区内绿化率为43%。开展培育容貌社区品质提升工作推进过程中,建筑立面整饰、灯光提亮、路面规划、绿化修整、打通沙面公园通江廊道等一系列整治提升,使社区面貌焕然一新,逐步成为荔湾区乃至广州市著名历史文化街区和城市名片。
在统一安排有序停车的基础上,逐步取消室外停车场,机动车统一停放在可容纳480个车位的新建机械停车楼内,盈余安置400个现状室外停车位,把停车空间转变为活动空间,扩容8200平方米活动场所,实现人车分流,减少车行震动对文保建筑的影响。通过拓宽人行道1320平方米、优化16处无障碍设计、改造7处小转弯半径、增加6处港湾式停车等措施,保障行人安全,还空间于民,打造步行街区。
依托国保等文物建筑,夜景照明采取“半照明”理念,明暗区分,突出文物建筑的历史厚重感,打造越看越耐看的夜景效果,为行人提供安全舒适的夜间活动环境。采用见光不见灯的手法,在保证不破坏文物建筑基底的基础上,以邮票创意的形式在建筑窗户上投影动画,展示老广州十三行繁华的历史风貌,介绍广州城市建设的发展历史,使外地游客可通过灯光变化就能了解到广州历史。
打造完整的城市家具系列,融入欧陆特色,布置古典座凳、古典庭院灯、欧式栏杆、邮筒、标识牌、宣传栏、门牌等城市家具,镶嵌提醒历史记忆的黄铜地牌,配合建筑营造场所氛围,提升街道品质。为沙面量身定制的邮筒,取沙面地名“Shameen”的英文名称,展现独特的文化名片。
开展培育提升工作以来,沙面岛进行整治改造,而沙面公园是改造中变化最大的区域之一。从原沙面老地图上看,沙面岛南北五街,道道通江。改造前的沙面,一堵围墙挡住了公园和江景。通过改造,三条通江廊道重新打通,围墙已拆除。站在中央大街便可望见珠江,沙面公园恢复了旧时“皇后公园”和“法国公园”的历史布局,大片草坪与珠江水面结合,给人一种都市中难得的开阔感。
【来源 广州荔湾发布编辑部 李元源 综合自南方+】
【图片 广州荔湾发布往期、各社区】
【编辑 邓菲菲】